|
前言: 自从印度境内爆发恐怖袭击,矛头直指巴基斯坦后,巴基斯坦一直采取克制态度。可这印印度对巴基斯坦的突袭,导致几十人死伤,巴基斯坦这会儿可忍不了了,开始发出强硬的报复警告。巴基斯坦总理明确表示,绝对会为那些在印度袭击中遇难的人讨个公道。根据巴基斯坦方面发布的现场画面来看,清真寺和居民区遭了袭,光是这些已经有至少26名平民丧生,还有46人受了伤,孩子也在其中。这种针对平民的袭击,不光是巴基斯坦心里不舒服,国际社会也都为此感到愤怒。
1 印度进行的“朱砂行动”在克什米尔引发了一场血腥的冲突,连续两天的袭击让人无奈又坚韧。这次代号为“朱砂”(Operation Sindoor)的军事行动意在对巴基斯坦发起突击,但整体上却是个失败的局面。除了给平民带来了惨重伤亡之外,这次行动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。相反,印度空军遭遇了巴基斯坦的强力反击,损失了8架战机,眼看在国际舞台上丢了面子。法国的达索公司股价应声下跌了3.2%,而印媒则痛心疾首,唏嘘不已,感慨“那些昂贵的武器竟然没能实现威慑的承诺”。 行动没达预期,莫迪心里那口气可是憋得慌,他决定亲自策划一场针对巴基斯坦的无人机攻击。8号从当地媒体传来的消息显示,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的拉合尔清晨发生了爆炸,印度调动了13架无人机突击,结果12架被击落,只有1架成功突破,袭击了民众目标。印度接连两天的强力反击显得极其倔强,但这背后其实藏着印度无法释怀的失败和无奈。这样的报复行为,其实就是为了平息国内愤怒情绪,最后却只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死亡的恶性循环。
2 在核阴影笼罩下的南亚,局势真是如同走在悬崖边,博弈与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。印度接连两天的攻击行为,显然是情绪失控的体现。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·谢里夫则冷静回应:“印度的侵略绝对不会得手。”印巴两国都积累了大量的核弹头,要是局势进一步恶化,核冲突的风险简直让人不寒而栗,这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忧虑的事情。巴基斯坦目前手握165枚核弹头(印度嘛,差不多有160枚),它的“全谱威慑”战略明确将战术核武器纳入到常规冲突的应对方案中,可见其准备之充分。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呼吁:“世界承受不起印巴战争。”不过,安理会因为美俄之间的分歧,没能通过相关的决议。美国对印度的态度也显得有些“选择性失语”,而伊朗、沙特等国的斡旋成效有限。印度的“大国梦”与巴基斯坦的“生存权”在核威慑的背景下僵持不下,稍有误判就可能引发火药桶的爆炸。眼下,印度的冒险行为使得印巴局势逼近悬崖,对全球来说,这种不确定性预示着一个模糊的未来。
3 巴基斯坦终于忍无可忍,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对印度反击。这事儿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,一段监控视频显示,夜空中突然亮起一道强光,巴基斯坦向印度境内发射了导弹。这次用的是短程弹道导弹,结果还是让人看出了巴基斯坦对印军连续两天突袭的愤怒。听说这次试射的是“阿布达利”短程弹道导弹,射程450公里,误差可控制在50米之内,还能搭载15万吨当量的战术核弹头,真是够厉害的!
这枚导弹可覆盖印度西北部70%的军事基地,像查谟和阿姆利则这些战略重地,直接对印军的“冷启动”战术构成威胁。印度说他们用S400防空导弹来拦截,不过现在还没法证实到底成效如何。巴基斯坦还派出了A-100和法塔赫-1远程火箭炮,精准打击了克什米尔地区印军的第12山地旅指挥部,干掉了印军前线一个重要指挥枢纽。顺便提下,“法塔赫-2”这制导火箭系统,射程达到400公里,单发成本才50万美元,8联装发射车一分钟内能投射2.8吨弹药,真是够厉害的!
结束语: 双输的局面必须结束。印度的莫迪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,比如经济不景气和社会分裂,常常用边境挑衅来激发民族主义情绪。但是,这种“玩火政策”很容易导致战略失误。现在,印巴的贸易额已经从历史高点暴跌到接近零,印度北方邦的化肥产业还得依靠巴基斯坦的天然气,经济封锁反而成了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的局面。印巴冲突的根本问题,是“生存权”和“大国梦”之间的零和博弈,双方在军事、经济和政治上的对抗,形成了一种“负和”的死局。如果想要打破这种僵局,就得通过多边机制,比如上合组织,来推动对话,优先解决民生问题,比如水资源共享,同时还得淡化民族主义的叙事。
|